关灯

和弦 chord 基础知识-转自维基百科

0
回复
7192
查看
[复制链接]

269

主题

69

回帖

6万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69632

速度机能突出贡献

发表于 2022-1-4 10:19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
1} }" style="border: 0px; vertical-align: middle; cursor: pointer;">
4 E7 z5 _2 d& s' l0 A% I

* S; k: v2 |! F# e
一个大三和弦

1 F$ n/ i2 R0 |" Z) l4 K
% ]+ [- u- @+ `' p$ P! M$ Y' V

$ d( R+ q4 b! w0 G' e
和弦(chord)源自希腊文χορδή,原意是指弦线。在音乐理论里,是指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更多不同音高的音。在欧洲古典音乐及受其影响的音乐风格里,更多时候是指三个或以上的音高组合,而两个音高的组合则以音程来描述。和弦的组成音,可分开演奏,亦可同时演奏。分开演奏的,称为分解和弦(或分散和弦)。和弦有三度叠置非三度叠置之分,在西方传统和声中的和弦,均按照三度叠置的原则构成。
和弦的标记方式有很多种,巴洛克音乐经常以数字低音来标记和弦,古典音乐经常以罗马数字来标记和弦,爵士乐流行音乐经常以音名英文字母来标记和弦。
目录
  x/ R& k3 m3 w" |0 C& a6 D( @
: k& D; F# {7 u# Z' F* X( c) [. O# \
种类[编辑]
和弦的结构类型很多,如果按照组成音的多寡来区分,和弦可以分为三和弦(triads)、七和弦(sevenths)及九和弦(ninths)等。三和弦是由三个音组成,七和弦是由四个音组成,九和弦则由五个音组成。这些和弦又可用音程结构来细分,例如三和弦可以分为大和弦(major chord)、小和弦(minor chord)、增和弦(augmented chord)、减和弦(diminished chord)四种形态。
三和弦[编辑]主条目:三和弦
& |  w  J. G& z7 s6 f# c+ S& X
一个音和上三度、五度的音构成的和弦称为三和弦。如前所述,三和弦可以再分为大三和弦、小三和弦、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。
下表为三和弦一览,和弦名(流行曲)以C为根音作为例子,和弦名(古典音乐)的调式主和弦为T,在此以I为基音作为例子。

7 t# e* Y; g/ @. w
组成音程
和弦名(流行)
和弦名(古典)
音讯
三度
五度
大三度(4半音)纯五度(7半音)C、CM、Cmaj、CΔIC-E-G 播放 帮助·信息
小三度(3半音)纯五度(7半音)Cm、Cmin、C-、C-ΔiC-E-G 播放 帮助·信息
大三度(4半音)增五度(8半音)Caug、C+、C+5、C(5)、C+Δ、CΔ+5、CΔ(5)I+C-E-G 播放 帮助·信息
小三度(3半音)减五度(6半音)Cdim、Co、CoΔ、Cm-5、Cm(5)ioC-E-G[url=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Fileiminished_triad_on_C.mid][/url] 播放 帮助·[url=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Fileiminished_triad_on_C.mid]信息[/url]
古典音乐的和弦记号是和调性(key)互相对应的。罗马数目字代表和弦的根音(root)在那个调音阶里的位置。例如在C大调音阶上,I, ii, iii, IV, V, vi viio相等于流行音乐的C, Dm, Em, F, G, Am, Bdim和弦。而在A小调,i, iio, III, iv, V, VI, viio相等于流行音乐的Am, Bdim, C, Dm, E, F, G#dim。
C自然大调中的三和弦
ITTC
IISIISpDm
IIIDTIIIDp/TgEm
IVSSF
VDDG
VITSVITp/(Sg)Am
VII°DVIIĐ7Bdim
C自然小调中的三和弦
ITTCm
II°sIIDdim
IIIdtIIItP / (dG)E♭
IVssFm
VddGm
VItsVIsP / tGA♭
VIIdVIIdPB♭
七和弦[编辑]主条目:七和弦
/ R( X5 U4 K* a! [/ K
由四个音,按照三度关系叠置的,称为七和弦。当七和弦中的四个音按三度排列时,最下方三个音的名称与三和弦相同,分别为“根音”、“三音”、“五音”,而根音上方的七度音,即称为“七音”。常用的七和弦,可分为五种:属七和弦大小七和弦(Dominant 7th/Major minor 7th)、大七和弦(Major 7th)、小七和弦(minor 7th)、半减七和弦(half-diminished 7th)、减七和弦(diminished 7th)。除上述五种常见的七和弦外,还有增七和弦(Augmented Major 7th)、小大七和弦(minor Major 7th)等其他类型的七和弦。
常用名称
系统名称
和弦名(流行)
附注
属七和弦大小七和弦大3度(4半音)纯5度(7半音)小7度(10半音)C7、CMm7相当于大三和弦(M)
) b9 a- |9 V% F/ R9 D/ A6 p+小七度
大七和弦大大七和弦大3度(4半音)纯5度(7半音)大7度(11半音)CM7、CMM7、Cmaj7相当于大三和弦(M)6 r6 ~. A4 h' P; G& P
+大七度
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小3度(3半音)纯5度(7半音)小7度(10半音)Cm7、Cmm7、C-7相当于小三和弦(m)( Y$ L1 n7 g! W* J
+小七度
小大七和弦小大七和弦小3度(3半音)纯5度(7半音)大7度(11半音)CmM7相当于小三和弦(m)! @0 C; W; ~4 d+ r6 B4 @- ]
+大七度
半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小3度(3半音)减5度(6半音)小7度(10半音)Chalf-dim7、: G! M$ D' T+ P( i6 G6 r
Cm7-5、Cm7(♭5)
相当于减三和弦(dim)
- @% w* `8 O: n$ X4 p, Y+小七度
减七和弦减减七和弦小3度(3半音)减5度(6半音)减7度(9半音)Cdim7、
# @; v# n$ ?2 L' `+ L' d) [Co7
相当于减三和弦(dim)* K3 v9 G- L) a+ m. f7 Z1 j
+减七度
增七和弦增小七和弦大3度(4半音)增5度(8半音)小7度(10半音)Caug7、C7(#5)相当于增三和弦(aug)
7 h( c; z9 Z8 q5 ?* V3 H+小七度
增大七和弦增大七和弦大3度(4半音)增5度(8半音)大7度(11半音)CaugM7、C+M7相当于增三和弦(aug)
5 U% b- K: b! B( c+大七度
在古典音乐里,七和弦到底包含哪一些音,是由调性决定的。例如C大调音阶包含了C,D,E,F,G,A,B七个音。I7相等于CM7和弦,包含了C,E,G,B四个音,即是由C大三和弦及大七度组成。V7相等于G7和弦,包含G,B,D,F四个音,即是由G大三和弦及小七度组成。而ii7相等于Dm7和弦,包含了D,F,A,C四个音,即是由D小三和弦及小七度组成。故此在古典音乐里,不同的和弦加上7字,会产生不同的七和弦。
七和弦皆属于不协和和弦,因为所有七和弦的音程结构中,都有不协和的七度音程。
九和弦、十一和弦、十三和弦[编辑]
由五个音,按照三度音程叠置的和弦,即在三和弦的上方再叠置两个三度音。根音到九音距离为九度。通常以属九度(9)、降九度(b9)或升九度(#9)标记。十一和弦是在三和弦的上方再叠置三个三度音、十三和弦是在三和弦的上方再叠置四个三度音。
六和弦[编辑]主条目:增六和弦* Q: l, p2 N/ N* r9 Y/ N
六和弦是包含六度音程的和弦。例如C6是指一个C大三和弦,加上一个大六度音程,Cm6是指一个C小三和弦,加上一个大六度音程。除此之外,还有“增六和弦”、“减六和弦”、“拿坡里六和弦”等。
增六和弦有意大利增六和弦(It6)、德国增六和弦(Ger6)、法国增六和弦(Fr6)等三种:
  • 意大利增六和弦(It6)/ y5 ]' L% J1 x
四级和弦(IV)的第一转位升最高音(根音)、降最低音(三音)而形成;C大调中组成音为A♭、C、F#
/ m2 g. p9 w$ i# H1 F从和声功能上来分析,则是由重属导三和弦(DDVII 即属和弦V的导和弦vii°,即F#、A、C)的第一转位降低三音(A♭)而形成,其功能记号标作♭3DDVII₆或简写为DD增6
  • 法国增六和弦(Fr6)
    5 w: ^: `) r3 _+ _' {- V) v& m
由二级七和弦(ii7)的第二转位升最高音(三音)、降最低音(五音)而形成;C大调中组成音为A♭、C、D、F#
: b0 \9 w7 q' p  C从和声功能上来分析,则是由重属七和弦(DD7 即属和弦V的属七和弦V⁷,即D、F#、A、C)的第二转位降低五音(A♭)而形成,其功能记号标作♭5DD{\displaystyle _{3}^{4}}或简写为DD增{\displaystyle _{3}^{4}}
  • 德国增六和弦(Ger6)
    * D* D. Y6 s* t6 {$ s2 h# m
由四级七和弦(IV7)的第一转位升最高音(根音)、降最低音(三音)、降七音而形成;C大调中组成音为A♭、C、E♭、F#* w% k- T, J* F& W" T
从和声功能上来分析,则是由重属导七和弦(DDVII₇ 即属和弦V的导七和弦vii°⁷,即F#、A、C、E♭)的第一转位降低三音(A♭)而形成,其功能记号标作♭3DDVII{\displaystyle _{5}^{6}}或简写为DD增{\displaystyle _{5}^{6}}。三者皆进行到属和弦(V)解决;其中,德国增六和弦(Ger6)因性质接近属七和弦(V7)而最常被使用
拿坡里六和弦(Neapolitan sixth chord, N6,又译作那不勒斯六和弦)为二级的第一转位,大调降根、降五音。小调降根音。功能属于下属和弦(IV),进行至属和弦(V)解决
从和声功能上来分析,则是由带有小下属功能的二级和弦(sII 即ii°)的第一转位降低根音而形成,其功能记号标作♭1sII₆挂留和弦[编辑]
挂留和弦(suspended chord)最常见的做法是将音阶上的第4音来取代原本的3音,使之距根音为纯4度所形成的和弦(sus4 chord),因其3音被取代,没有大和弦与小和弦的声响,因此和弦听起来较为中性。挂留和弦会带来紧张的感觉,古典乐理作用是增加音乐的张力(tension),所以在和弦的弹奏上,需要再解决(release)到原本的和弦;但爵士乐理就可不解决。
原位和转位[编辑]参见:转位
1 ^& h2 j) @% c$ d
根音就是最低音的和弦称为原位和弦,反之则均为转位和弦。
参考文献[编辑]
  • Grout, Donald Jay (1960).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. Norton Publishing.
  • Dahlhaus, Carl. Gjerdingen, Robert O. trans. (1990). Studies in the Origin of Harmonic Tonality, p. 67.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 ISBN 0-691-09135-8.
  • Goldman (1965). Cited in Nattiez (1990).
  • Jones, George T. (1994). HarperCollins College Outline Music Theory. ISBN 0-06-467168-2.
  • Nattiez, Jean-Jacques (1990). Music and Discourse: Toward a Semiology of Music (Musicologie générale et sémiologue, 1987). Translated by Carolyn Abbate (1990). ISBN 0-691-02714-5.
  • Norman Monath, Norman (1984). How To Play Popular Piano In 10 Easy Lessons. Fireside Books. ISBN 0-671-53067-4.
  •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, eds. (2001).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. ISBN 1-56159-239-0.
  • Surmani, Andrew (2004). Essentials of Music Theory: A Complete Self-Study Course for All Musicians. ISBN 0-7390-3635-1.
    . P" C6 d  @7 v9 t

% U4 ^. l8 q- L延伸阅读[编辑]- v0 s4 A, V; u: k6 T/ r
外部链接[编辑]
  • 9 y+ d& r5 l/ v

$ F( E% s4 G+ l; B0 |[url=]和弦[/url]
: f& i* [# T: |$ u

* C) W$ y% ~, ^' C- T7 G2 {
# Q) q: ]  L2 `6 X6 @& T; N

5 m5 N1 l3 |* U  @" E

8 X; {( y/ h' T- @

$ ?  M2 R  _' ?7 J

! ^- K) a& Y6 g+ r) w  Y
; Z2 C2 B" J, r# r
分类  S3 h  Y  p* b
) o* P0 V9 M! f

/ O5 z- d# ^$ b: k1 c3 p* a  r( f' d6 C
 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注我们

企业微信

抖音号

官方微信:

abc86band

QQ:383603596 Email:86band@86band.com

Copyright   ©2019-2080  86bandPowered by©86band技术支持:86band    ( 辽ICP备08104402号-1 京ICP备2021002253号-1 )